当前位置:上海翻译公司 >> 哈尔滨翻译服务
哈尔滨翻译服务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东北地区北部最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三环内主建城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截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其中前四区是中心城区,平房、呼兰、阿城是卫星城区,五常、双城、尚志为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2008年数据)。哈尔滨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的特大城市。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哈尔滨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2005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9830.4万吨,增长9.8%;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0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恢复了中俄水运贸易,促进了边贸发展。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目前,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比上年下降22.6%。

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

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大学生38.34万人,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多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63家,其中发动机、轴承、量仪、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环保制氧、生物制药等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拥有两院院士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机构131个,其中中央部门18个,地方部门113个。

累计建成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焊接所、兽研所、49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高质量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哈尔滨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66项,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93项,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